财政部宁波监管局:聚焦“四好”推进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提质增效
2024年6月11日 来源:财政部宁波监管局
近年来,宁波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聚焦中央重大财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,切实发挥地方财政运行分析和监测作用,保持地方财政运行健康,助力属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一、守好财政运行分析评估“基本点”,强化政治引领,准确把握总体要求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从讲政治的高度理解把握财政监管工作,着力强化政治机关属性,始终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财政运行工作实践中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自觉聚焦使命责任、放大格局视野,为属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二是找准角色定位。当好“中央财政联络员”,发挥财政监管机构数据搜集、政策建言等职能作用;当好“问题整改监督员”,梳理属地财政运行和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,推动整改工作落实到位、取得实效;当好“经济发展领航员”,明确地方财政运行分析“干什么”“怎么干”“干多好”,助力地方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。三是立足属地实际。根据属地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,围绕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,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,督促政策落实落地,打通财税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二、掌好财政运行分析评估“航向舵”,锚定目标任务,科学设计工作路径。一是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。重点监管提升财政收入质量、督促落实政府过“紧日子”要求、加强民生政策管理等方面,促进县区稳定宏观经济、保障财政平稳运行。二是确保财政收支合理合规。收入方面,重点关注地方财政收入质量、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、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合规性等,督促依法依规组织收入。支出方面,重点关注增发国债资金使用、积极财政政策落实、财政支出结构等情况,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开支,确保财政资金支出规范合理。三是推动财政体制向激励型转变。分析评估属地现行财政政策体系实施成效,重点研究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、收入划分、转移支付制度、乡镇及开发园区财政管理等现状,在保障各级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,推动市以下财政体制向激励型转变,调动县区发展经济、培植财源、组织收入的积极性。
三、用好财政运行分析评估“工具箱”,优化工作机制,有效实施常态监管。一是建立“1+N”沟通联动机制。与财政、发改、税务等宏观经济部门保持沟通,定期交流基层财政运行情况,会商重大事项,共享工作成果。与县区财政部门建立联络机制,通过会议、座谈等形式,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交流。多渠道获取人行、税务、海关等部门数据,加强与统计、商务、电力等部门及单位合作,实现信息共享,为开展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监控分析奠定坚实基础。二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。统筹局内监管力量,各处室依职能针对性选取领域进行研究分析,从不同角度形成互补的监管成果。根据实际工作量科学调配处室内工作人员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,采取分片分组、包干到区、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,有序推进财政运行数据监测、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等专项工作。三是搭建信息化监测机制。自主搭建财政运行监测分析平台,建立地方经济财政运行分析台账,对地方重大工作、政策文件、政府投资、产业项目等数据开展经济基本面定性分析,以经济、财政、税务、国库等监测报表为基础,开展经济财政运行定量分析,日常监控和数据更新专人实时管理。四是深化财政监管工作机制。定期和不定期监测相结合,完成月度问题处理单、季度财政运行分析结论,并长期关注最新重大政策项目。线上和线下监测相结合,根据日常监管、月度监测和季度分析情况,开展针对性现场核实。重点和全面监测相结合,开展县区财政运行“月监测-季分析-年报告”立体画像,每年抽选部分县区的经济财政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,帮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。
四、绘好财政运行分析评估“流程图”,助推问题解决,注重成果转化利用。一是总结提炼,提高履职能力。提炼财政运行监管共性问题,总结形成标准化核查方法,通过“财政大讲堂”“双月青年交流”等机制开展政策学习和业务研讨,培养提升干部业务敏锐性和洞察力。二是反馈信息,跟踪落实整改。分析汇总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普遍性、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形成有价值、有分量、有作用的分析报告,以专题材料、调研报告等形式及时向上反映。督促县区落实自查整改工作,提出工作意见建议,规范管理、服务决策,做好监管“后半篇文章”。三是注重融合,实现成果共享。以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作为“基础脉络”,对局内全部监管业务进行“串联重组”,将地方财政运行分析结果与财税政策评估、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,共享问题线索,形成监管合力,共同提升评估工作成效。
附件下载: